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神秘的华夏上古军事遗址,揭开雅利安人、吐火罗和黄帝夏商周真相

无论你有多发达的经济文化,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能力都不可能成为大国,而且早晚必亡。这条规律是根本性的,足以建立起牢靠的历史叙述。中国早期的军事能力集中体现在《墨子》城守诸篇,包括攻城武器、防御建筑、军事组织等。没有这些过硬的东西,中国不可能出现轩辕黄帝和夏商周这种强有力的国家。

2012年陕西石峁古城考古发掘的城防设计,神秘地吻合了《墨子》所述的军事工程学,说明华夏上古时期即已经掌握先进的军事技术。追溯这个城防设计的源头,也就梳理清楚了吐火罗人、雅利安人和轩辕黄帝及夏商周的真实关系。

妇好

◎在世界青铜考古地图上,存在一条由黑海沿岸延伸到中亚-西域的青铜文明传播路线。公元前2300-公元前2200年,这个青铜文明突然在亚欧大陆交界地区爆发出系统化的军事能力,即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

在世界青铜考古地图上,存在一条由黑海沿岸延伸到中亚-西域的青铜文明传播线(黑海沿岸诸文化则学习自西亚两河流域)。这些考古遗址年代也确实比中原地区要早,最早的是安诺文化(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其次是纳马兹葛达坂城遗址(公元前4000-公元前2000),再次是阿凡纳羡沃文化(公元前3000-公元前2000)。其中阿凡纳羡沃文化已经很接近中国西域了;进入中国境内的是西域的克尔木齐文化。

但问题是:这些青铜文明同样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一些简单的刀斧工具还不足以推倒人类迁徙的多米诺骨牌,说他们征服了东亚更是无稽之谈。这条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文明传播带,其人种据称是说古印欧语的民族(古欧罗巴人);现在很多考古学家认为该文明带的最东面族群,就是生活在中国西域的吐火罗人。吐火罗语是古印欧语的一支,与后来的雅利安人和雅利安印欧语都是不同的。

真正能够引发民族迁徙、挤压、战争的,必须是升级一代的军事文化。简单说,就是要有系统的军事思想,包括:较为复杂的军事工程学、机动性更强的马车、更加犀利的武器。这一切都忽然在公元前2200年爆发的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中出现了。此地位于哈萨克北部,即亚欧大陆交界处的大平原上。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的震撼性包括:

►具有防御功能设计的圆形城址(与塔里木盆地的圆沙古城、营盘古城相似)

►多重防御墙(注意:与墨子接近了)

►双轮多辐马车

△属于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的阿尔卡

◎古印欧人从西亚引入青铜文明,并进一步向中亚-西域扩张,形成了吐火罗人,对华夏有一定影响。但雅利安人出现的时间已经较晚

很多考古学家认为,正是这个军事文化的出现,引发了中亚-东亚大陆一系列的历史变动。现在的证据表明:该军事文化向西挤压中亚地区,向南挤压中国西域,但没有向东、向东南方向的证据。那么,这轮播迁潮的族群情况如何呢?

根据考古学家对西域克尔木齐文化、新塔拉文化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可以推断: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策源的军事迁徙浪潮,将阿尔泰地区的吐火罗人挤压到了西域,对古羌人构成了冲击。这些吐火罗人与古羌人长期对抗,形成了关于西戎的种种记忆。

△辛塔什塔的墓葬坑驯马骨骸

这个时段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周人的祖先受到压力,最后进入周原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人可能也向蒙古高原播迁,从草原方向威胁华夏外围,形成了了与西域相似的情况,陕西石峁古城就是一个典型。

关于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这轮扩张可以肯定的是:这轮主要是技术文化的播迁,并没有发生很大级别的民族迁徙。不仅羌人能够抵挡,华夏族也能在草原上抵挡住了,并在对抗中学会了先进的军事技术。

△周原遗址

◎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的军事筑城学,通过草原进入华夏地区

在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为代表的古印欧人扩张的同时,中国地区并非没有独立文明,只是这些文明没有强大的武力。筑城容易,但演化为军事建筑学就难了。

中国的筑城史很早,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城址据说已经有60多座被发现,最早的湖南城头山古城在公元前3700年。大型古城如良渚古城,占地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有较发达的水利工程。但是,这些城池都没有很靠谱的军事功能设计。这些文化大多数是祭祀文化,没有强大武力,玉器之被尊崇就说明了一切。

△良渚古城

2012年,随着中国陕西石峁古城的发掘,中国的军事建筑史才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个古城发现了石头城墙、马面防御设计、角台、拐道、广场等军事建筑,该古城的时间在公元前2300-公元前1700年之间(原先认为止于公元前2000年,后测定为前1700年)。此时不禁要想,石峁古城与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会不会有关系?

△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圆形防御城址

►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的存续时间目前认为是: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900年。石峁古城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000年。二者存在重合,或者二者有一个共同的更早起源。

►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的扩散证据见于西域的圆沙古城、营盘古城。说明存在深入东亚大陆的传播线。

△陕西石峁古城

◎轩辕黄帝一系族群掌握了先进军事技术,建立了华夏中原早期的权力

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的军事技术爆发出现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此时的中原正好是五帝时代。据考古学家认定,山西陶寺遗址即为帝尧都城,时间在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之间,而按《史记·黄帝本纪》,尧帝仅仅是轩辕的第五代后裔,时间相差并不遥远。

△石峁古城军事建筑示意网络配图

何况,军事技术的传播速度很快,因此我们可以猜测:生活于鄂尔多斯一带的轩辕黄帝一族很快掌握了先进军事技术(可能是从草原传播而来),对中原其他各地形成了优势,于是很快建立了华夏大地的第一个权力中心。黄帝按照分封原则,统治着唐、虞等等诸侯之国,成为第一代天子,并捍卫着华夏:

►石峁古城防御草原方向的侵略:为了对抗策源于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印欧人的战争浪潮,石峁古城由黄帝后人修建。该城是华夏的草原前方,保卫着华夏王城尧都(陶寺)。敌对族群可能就是荤粥、白狄等等。

►齐家文化、新塔拉文化防御西域方向的侵略:炎帝所属的古羌人在河西走廊防御了吐火罗人的进攻,发现了西域新塔拉文化、甘肃齐家文化等融合性的遗址。华夏文献可能记载为犬戎。

△石峁古城东门鸟瞰网络配图

多道城墙、马面防御设计、角台、拐道等等军事工程,是在华夏典籍中唯有《墨子》记载。《墨子》城守诸篇记载的这些军事工程内容非常系统,没有长期积累是不可能的。墨子中的“行城”可能即为马面,其他如台、拐道、城壕等也都有相应名词。这些可能就是最早源自于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文化的军事技术爆发的记载。

△轩辕黄帝

◎雅利安人时代,华夏中原的第二次较量

五帝时代很快结束,大约在公元前2030年左右,夏启建立了夏朝。此时的夏朝已经成熟掌握了各种先进军事技术,可以对各地邦国实行集权统治了。夏朝的各地封国继续抵抗着荤粥、犬戎等敌人,直至公元前2000年-前1900年之间发生了东夷入侵。这就说明:亚欧大陆持续涌动的军事技术浪潮也播迁到了亚洲东部。

△殷商马车

这个影响非常深远。因为年代靠后,记载较多,后人才可以看到比较清晰的记录。《竹书纪年》记载了殷商祖先已经学会畜马,《管子》记载了殷商祖先学会了”服牛马“。《山海经》和《清华简·保训》记载,殷商先祖王亥与白狄有易氏仇杀,王亥死,其子上甲微借兵复仇。

►《竹书纪年》“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管子·轻重》:“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

殷商位于亚洲东部了,有易氏等可能即为上古的白狄,位于今天的河北之地。这些白狄掌握的乘马技术、马车等,可能就是从辛塔什塔-彼德罗夫卡沿着草原传播过来的。殷商与之长期交流,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技术,随后灭夏,建立大国,并于高宗武丁时期主动出击,于公元前16-前13世纪迎战雅利安人的侵略浪潮。

雅利安人是吐火罗之后的第二代印欧人,他们从南俄草原出发,分成多条线路侵略了三个主要的古代文明中心。中国与之正式接触,已经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了。此时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青铜文明鼎盛时代,掌握了很强的军事技术,包括马拉战车、军事建筑学等。雅利安人如果真来过,那也是从草原方向来的,西域方向的周人、羌人、吐火罗人都没有相关证据。从草原方向上来的印欧人,在文献中主要是各种白狄,他们完全不是殷商的对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