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第四节 远征大理,凯旋而归

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令忽必烈率兵远征大理。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后承担的第一次重大军事征伐活动。依照总领漠南军国重事的使命,忽必烈负责经略征伐的目标是整个南部中国。然而,蒙古军对南宋的进攻,因在江淮和四川遭到顽强抵抗而显得举步维艰。
阔端大王对叶着的征伐却连连告捷,西藏已逐步划入蒙古军队的控制范围。远征大理,从西南包抄进攻南宋控制区长江中游,便成为经略南部中国战略计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而且是与征服吐蕃相辅相成的部分。另外,雄踞西南三百余年的段氏大理国,此时由于国君段兴智孱弱,国势已走向衰落。这又是蒙古军发动远征的一个 天赐良机。
夏六月时,忽必烈正式授钺专征。当晚,忽必烈宴请各部属侍从,姚枢趁机给他讲起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庸未尝杀一人的故事。第二天清晨,忽必烈兴奋地在马鞍上向姚枢大声喊道: 汝昨夕言曹彬不杀者,吾能为之,吾能为之!
七月,远征大军由漠北杩牙祭旗出发。遵照蒙哥汗的旨意,全军军事由速不台子大将兀良合台节制管领,忽必烈负责居上统辖。
征云南大军人数达十万之多,主要由兀良合台的蒙古千户军、诸王抄合、也只烈所部军、汉军及王府侍从等组成。随同忽必烈远征的侍从主要有:刘秉忠、姚枢、 张文谦、廉希宪、贺仁杰、董文用、董文忠、许国桢、赵秉温、郑鼎、解诚、贾丑姚子、孛儿速等。董文用、董文忠兄弟负责督办粮草,赞襄军务。其兄长董文炳则 自率义士四十六人,尾随其后,受到忽必烈的犒劳和褒奖。忽必烈令姚枢等侍臣不离其左右,临行前还特意把原先姚枢教授皇子真金的任务转交给留在北方的窦默。
冬十二月,浩浩荡荡的大军渡过黄河。第二年春,经原西夏盐、夏二州。夏四月,出萧关,于六盘山驻军。
京兆雩郡县人贺贲修建房屋时从毁坏墙垣中获白金七千五百两,以 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 为由,持其中五千两呈献忽必烈以助其军。某军帅怨 贺贲小先禀告而自接献银,将贺贲逮捕入狱。忽必烈得知此消息,十分恼怒,下令捕捉该军帅欲杀之,后念其勋旧家世饶其性命。可见,忽必烈对远征大军将帅的生 杀大夺有着极高的权力。主动呈献白金的贺贵,后受到忽必烈的任用和提拔,其子贺仁杰也应引进入了忽必烈宿卫。
蒙哥汗三年(1253 年)八月,忽必烈率大军至临兆,九月,到达忒剌。随后,大军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诸王率东路军,忽必烈亲自统率中路军。四川中南部大部分地区仍被 南宋所控制,三路蒙古军队只能从吐蕃等人迹罕至的地区绕道而行,一路上艰难跋涉,部队行进缓慢。
途经雪山时,一路曲折盘旋,包括忽必烈在内,都必须 舍骑徒步 。因忽必烈患有足疾,不得不由随从郑鼎等背负而行。
进入大理境内后,大军行至金沙江畔。蒙古军队乘革囊和木筏渡过金沙江,陆续攻下了顽固自守的许多寨栅。冬十二月,忽必烈所率中路军率先包围大理城。兀良合台的西路军也在攻取龙首关后,抵达大理城下。
大理城倚点苍山,傍洱海,倚仗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条件,相当坚固,极难攻克。开始时,忽必烈曾派玉律术、王君候、王攀三人为使者,劝说大理归降,却都有击无还,音信全无。
大理国王段兴智与权臣高祥背城出战,以失败而告终。忽必烈下令攻城,并亲自登上点苍山临视城中战况。当夜,大理守军节节溃败,段兴智和高祥率众逃跑。忽必烈命大将也古领兵追击,高祥被擒杀于姚州。
蒙古军入城后,忽必烈说: 城破而我使不出,计必死矣。 遂令姚枢等搜访大理国图籍,搜访时发现了三个使者的尸体。掩埋三个使者遗体时,忽必烈又命令姚 枢撰文致祭,以表哀思。另各赐民户数十以抚恤死者家属。见使者被杀,忽必烈非常愤怒,一度想屠城以泄怒。侍从张文谦、刘秉忠、姚枢等劝谏说: 杀使拒命 者,其国主尔,非民之罪。 忽必烈接受了他们的意见,这才免去一场杀戮。还让姚枢尽裂所携之帛为帜,书写止杀之令,公布于街衢。
124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留兀良合台统兵戍守,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继续经略抚治云南。之后不久,被俘归降的大理国王段兴智面觐蒙哥汗。在其协助之 下,蒙古军队较快地征服了云南全境。忽必烈远征大理的成功,使蒙古帝国疆域又向西南扩展了一大块,称得上蒙古征服南部中国一次较大的胜利。它完成了对南宋 的战略性迂回包抄,同时也打开了向南亚、东南亚扩展的通道。
远征大理的成功,使云南 农被皇朝,同于方复 ,纳入了蒙古王朝的统治, 加强了云南 新民 与蒙、汉等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壮大。远征大理的成功,使忽必烈成为蒙古征服东方的大赢家。这对忽必烈在后来 的汗位争夺中能赢得相当多蒙古诸王贵族的拥戴,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忽必烈曾说: 昔从太祖饮水黑河(班朱尼河)者,至今泽及其子 若孙。其从征大理者,亦朕之黑河也,安可不录其劳? 忽必烈对当年随从征伐大理的旧臣,都给予了极其丰厚的赏赐。1304年,元廷还命令在忽必烈曾经登临 俯视大理城中激战的苍山崖上镌刻 平云南碑 ,以纪念半个世纪以前世祖远征大理的伟大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