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如此怨恨文人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为何如此怨恨文人?

朱元璋从小父母双亡,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被舅舅撵出门后,为了活命,他被家人送到了庙里做和尚,但庙里养不起他,他只好以化缘的名义四处流浪要饭。一日,朱元璋来到旧县(今安徽明光市女山湖镇)狮龙桥酒馆要饭。旧县镇上几个舞文弄墨的家伙聚在酒馆饮酒,其中还有个秀才,一个个脸挂几分醉意,见酒店门口来了个小要饭的,还是个秃头,其中一个想卖弄文才,趁机拿朱元璋开心,提议道: 兄弟们,我们下面行酒令就围绕门上这个要饭的,每人作诗一首,作不出的罚酒三杯。 其他几个文人一听都起哄说: 行行,但每人想的时间不得超过半袋烟功夫。 于是首先提议的那位略一思考,随口吟道: 一轮明月挂枝头,长丝垂地飘悠悠。晚风一阵吹过来,枝摆影斜露光溜。

吟完后,其他几人一起鼓掌,齐叫 好!好! 依次作诗,旁边的文人看了几眼朱元璋,见朱元璋两条浓鼻涕快要拖到嘴唇边了,便筷子向桌边一敲吟道: 山下飞出两白龙,不知不觉过草丛。眼看游到黄河边, 嗖 地一声回龙洞。

吟完还作深深地吸鼻子的动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他轻轻碰碰下一位说: 该你了。 这位看朱元璋身上穿着件补丁摞补丁的破衣服,腰间系着根稻草绳,草绳上还别着顶无檐的破帽子,拖着一双破鞋,手扶一根打狗棍, 扑嗤 一笑,摇头晃脑吟着: 锦衣金带一美男,帽海鞋江游宇寰。牵着一匹枣红马,晨在河边暮在南。

吟完后不见众人鼓掌,瞪大眼睛说: 难道我作得不好?还是你们没注意听? 有人提问道: 你说的那帽海鞋江是什么意思? 刚才作诗之人说: 自古不是就有海无边,江无底之说嘛! 经他这么一解释,大家细看朱元璋腰里别着顶破帽子和脚下拖着双破鞋子,一边笑着,一边鼓掌说: 好!好!

这时朱元璋气得脸色发青,心想你们不给也就算了,还在这卖弄文才,拿我开心,真不是东西。朱元璋瞪着这群家伙,把手中打狗棍在地上敲击以示安静,当大家用惊疑的眼光看着他时,朱元璋用打狗棍指着那几位文人道: 叽叽喳喳几只鸦,满嘴喷烘叫呱呱。今日暂别寻开心,明早个个烂嘴丫。

朱元璋吟完 呸 地吐了一口痰,愤愤地说: 有朝一日我得天下,首先要你们这些酸不溜溜的家伙好看。 说完调头就走。几个文人一个个张口结舌,没想到这小要饭的随口吟诗把他们给骂了,只听到酒馆里有人在鼓掌。

这个故事虽是民间传说,但古代酸文人欺穷是常有的事,嘲弄比他们更弱势的朱叫花子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后来当上皇帝的朱叫花子(讨饭),不可能忘记那次奇耻大辱,对酸文人的怨恨也就自然了。

朱元璋憎恨读书人还有一个缘由。当年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一向对读书人不薄,养着一批文人,可这帮文人表面上对张士诚谦恭有礼,骨子里却根本看不起他。张士诚原名张九四,称王以后,觉着这名自俗气,想取个官名。他们便替他起了个官名叫士诚。后来有人查阅《孟子》一书,见上面有 士,诚小人也 一句,也可读做 士诚,小人也 朱元璋听了这故事,回去一查《孟子》,果然如此,于是对读书人更为憎恨,从此以后他每次翻阅臣下所上的表笺,就留了个心眼儿,凡是里面有影射嫌疑的一律砍头。后来打击面越来越大,文章里有个词用得不妥也要被杀。著名诗人高启应苏州知府之请,为其新宅写了《上梁文》,结果因文中有 龙蟠虎踞 一词被腰斩。状元出身的翰林院修撰张信是皇子们的教师,有一次他教皇子们写字,随手写了杜甫的一句诗 舍下笋穿壁 作为临摹贴,碰巧给前来巡视的朱元璋看见了,认定张信是借古讽今,嫌朝廷寒酸,怒骂道: 堂辽宁工业大学一卡通堂天朝,讥诮如此! 随即下令将张信腰斩。其实,这些文字是不是真有那么严重的鄙视的意思,朱元璋心里也没底,但他总觉得所有文字的背后都有可能暗藏着数不清的挖苦、挪揄和讥讽。确有其事的,杀了活该;被冤杀的,权当是一种震慑吧。

朱元璋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后因钦天监劝阻作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朱和尚对亚圣的憎恨情结,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他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有人搞了个折中,另出一本删节版《孟子》。他对主持这项删节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 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做皇帝的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却坐了江山的他。另外,他本人文化素质劣势以及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跟亚圣孟子过不去。

冤死在朱皇帝屠刀下的文人黑客多的去了。比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桂林府学训导蒋质、尉氏(河南尉氏)县学教授许元、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德安府训导吴宪等人。

更荒唐可笑的是,朱元璋还妄自尊大,自作聪明,使许多读书人死于非命。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朱元璋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到兖州后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认真,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朱元璋一见奏章,知道是写错了,但是,就不认错,还大骂卢熊咬文嚼字,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卢熊竟敢将它念成 滚 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即将卢熊斩首。

有一个诗僧名来复,一次朱元璋召见他,并与共饭。饭后他写诗谢恩。诗云: 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移雉尾,座中红茀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朱元璋见诗大怒,下令杀了这个和尚。僧人来复这首谢恩诗,获罪的原因是用了 殊 和 无德 三个字。朱说。 诗用殊字,谓我为歹朱,又谓我无德。

由此可见,朱皇帝讨饭时被酸文人无端侮辱,以及张士诚厚待文人反被文人糊弄取名的事例,埋下了朱元璋对文人铭心刻骨怨恨的种子。加之,他文化素质不高,缺乏自信,疑心又重,把文人墨客作为天然的理想敌也十分自然。此公怨恨文人的情节,客观上阻碍了明朝前期文化的繁荣。